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栏文章» 干部锻炼» 温暖大家庭 锻炼中成长

温暖大家庭 锻炼中成长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20-01-10 | 【 字体:    

  按照院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总体部署和组织安排,我有幸参加了第六批院机关干部实践锻炼,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下简称“环保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以下简称“祁阳站”)进行实践锻炼。

  在人事局、国合局、环保所和祁阳站各级领导与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我有幸快速转变角色、融入基层组织,深入科研一线,了解一线专家需求,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时光飞逝,一年锻炼结束,不仅了解并熟悉了基层科研工作特点与运转模式,而且提高了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结交很多朋友,受益颇多。

  一、基层锻炼单位概况

  1. 环保所

  成立于1979年,2002年获批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现有在职职工131人。自199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有硕博导师50余人,在所博硕研究生160人余人(包括联合培养、客座研究生)。主办《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农业资源环境学报》两本学术期刊,其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在全国农业环境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建有科技平台近30个,农业农村部环境监测总站设在该所,是全国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牵头单位和业务指导单位。

  设有4个研究中心,每个研究中心下有创新团队,共计9个创新团队:(1)农业环境污染修复研究中心: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创新团队、重金属生态毒理创新团队、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2)农业环境监测与预警研究中心:产地环境监测与预警创新团队、环境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创新团队;(3)生态循环农业研究中心:养殖业污染防治创新团队、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创新团队;(4)乡村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乡村环境建设创新团队、乡村环境规划与评价团队。

  发展定位是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服务于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紧紧围绕农田污染防治、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生态、乡村环境治理四大领域,着力解决涉及农业环境领域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2.祁阳站

  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始建于1960年,以南方14省区200余万平方公里的红壤为研究对象,是我国建站时间最早、历史最悠久并唯一首批入选国家级重点野外台站的农业实验站。目前有正式职工13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在这个实验站里,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顶着艰苦条件,呕心沥血,为开发红土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每年为当地农技部门培养技术骨干约200人次、农技推广人员约300人次(包括农技、农机)、水稻种植大户与专业户约600人次。同时,祁阳站是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典型单位,也是农业农业部系统团员青年实践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每年依托祁阳站培养的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18人、短期实习大学生16人次,累积培养硕士和博士生200余名。

  二、基层锻炼概况

  1.虚心学习、广交朋友、开阔视野、学有所获

  置身环保所,实践锻炼不仅为我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更是搭建了一个深入学习平台。适应新环境,解决好锻炼期间遇到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和困难,深入科研一线,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于院机关的一个部门,环保所工作内容涉及科研项目、学生管理、国际合作、财务、党务、人事、基建、成果转化、基地、期刊、后勤、公司等众多方面,每个方面皆有专攻人才,他们经过岁月磨砺,通过长期基层工作经验积累,均有着可以拿出手的能力或强项。通过在工作中和他们接触与互相帮扶、不懂之处向他们虚心请教学习,不断拓展视野、厘清思路、融会贯通,既丰富了自己人生阅历,又实现了自身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快速提高。同时,在环保所领导和周围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有幸深入了解环保所多方面工作特点与运转模式,充分锻炼提高了调研、分析与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最让我难忘的是,通过扎扎实实去学习和工作,努力为专家和研究所的发展谋划,能够得到大家认可,交到很多朋友;大家一起熬夜加班、努力工作,一起努力解决困难,一起庆祝取得成绩,不分彼此,共同进退,产生了割舍不断的战友情谊。

  环保所一年,是我非常珍惜的时光,就像我2006年到原农业部国际司亚非处借调一年,同样记忆深刻。原农业部借调一年,让我有机会接受国家中央机关工作规范指导,在上级领导对所有下属一视同仁的亲切关怀、前辈们的耐心指导与帮助下,让初入社会的我感觉很温暖和鼓舞人心,以致十多年来仍然在内心一角保留着那份记忆。

  2.深入调研,认真思考与分析,不断提高

  没有深入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名未在研究所工作过的人员,开始来到所里,基本不太熟悉基层工作。一切均以虚心学习的态度,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在环保所所领导、处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周围同事们的热心支持与帮助下,通过数月深入了解与熟悉工作,我得以全面的了解环保所历史与现状、专家成长与团队发展需求。同时,通过协助科研处仔细梳理近年来专利、证书、论文、获奖、技术规范、科研项目等详细历史资料,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与管理,协助环保所进行团队国际合作基础与需求的问卷摸底调查,收获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数据与资料。通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斟酌,向所领导和处领导提出了三份较为切合实际的团队国际合作分析材料与建议。

  3. 迅速反应、主动出击、务实合作

  在环保所工作过程中,从所、处领导到我自己,大家都在开动脑筋、努力找寻并抓住每一次机会,谋划研究所的国际合作发展。不仅是积极组织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培训,连“顺访”带来的机遇也是一并紧紧抓住。许多国际合作立项有很大偶然性,是外宾来访时双方见面会谈交流过程中临时产生的,而不是事先谈妥带来的,因此大家希望努力使“顺访”发挥出最大功效。

  2018年里,所领导在得到两家国外科研单位“顺访”天津消息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带领我们紧紧抓住两家单位“顺访”领导与资深专家。通过主动见面交流,详细宣传介绍环保所,努力引起外方关注,争取突破与合作,使两次“顺访”成为了合作契机。又通过后期大量深入交流,与两家单位分别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将于2019年启动部分实质性合作,开启合作新篇章。同时,研究所已经开始积极谋划未来更加深入、实质性的合作研究。

  像充分发挥“顺访”作用这样类似事情,在环保所工作期间不时就会发生,每一次都离不开大家一起积极努力、一起讨论谋划,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总之就是要一起想办法把工作做的更好,就像环保所所训“创新 求是 协和 笃行”所提的一样。

  4. 了解基层所需,广泛参与工作,努力做好服务

  基层锻炼之我见,是需要多种多样的锤炼,扎扎实实去学习和工作,深入了解一线科研人员需求,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服务一线科研专家,服务基层科研单位。

  作为国际合作局工作人员,一年来全身心投入基层工作中,广泛参与研究所科研处大量具体工作,使我在短时间内对研究所各项工作运转有了具体、形象、深刻的认识,对研究所和专家需求有了清楚的了解。期间,不仅积极参与研究所科研项目与奖项的申报与管理、学生招生与管理、科研档案管理、英文宣传、职称评审等多方面工作,还根据研究所和专家需求,协助推动研究所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关系拓展。通过我们不懈努力,研究所两名专家考取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研究中心培训机会,研究所争取到承办院级国际学术会议机会,并协助研究所拓展两个重要国际合作伙伴—比利时烈日大学让布卢农业生物技术学院、瑞士联邦农业科学院,搭建起一个联合实验室新平台,促使研究所国际合作工作登上一个新台阶。

  5. 祁阳站精神代代传承,触动我的心弦

  2018年9月来到了祁阳站,和站里同事同吃同住同工作,深刻感受到了以往祁阳站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也加深了对“执着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祁阳站精神的感悟。在站里了解到,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科学家、改良祁阳“鸭屎泥田”的刘更另院士创办了祁阳站。他为了摸清南方红壤地区的土壤改良和植物营养科学规律,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那个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只有简单实验分析室和工作室、简单住宿房子的祁阳站里,一直坚守了28年,培养了博硕生27名、培养了农业技术员数千名。

  现在站里的同事们延承了前辈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给了站里。据了解,有的同事大学毕业刚工作,就住进了当初没有“改造扩建”的祁阳站里,一个破车库的楼上,房子到处滴滴答答的漏雨,一宿觉下来枕头都能湿,但是为了最初理想,一干就是十几年。有的同事孩子在家里,人在站里,经常回不去,一次回家看孩子,孩子见面张口错叫成舅舅。有的同事常年带着年幼的孩子住在站里,虽然心疼自己年幼的孩子一人在站里太孤单,但是为了投入工作依然坚持了下来。这一切我驻在站里,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同是有年幼孩子的人,那份痛与隐忍感同身受,但是他们执着奋斗、敬业精神,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

  三、锻炼中的几点感触

  1.环保所温暖人心的工作氛围、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每位职工有着强烈的安全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对于人才来讲,留住他们的不仅是高薪、高职位、能落户等硬条件,如工作氛围、人文环境等软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存在。一个能留住人才、让人才为之付出的单位必然是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亲如大家庭的温暖感、互帮互助的归属感、共同进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环保所现有农业科技人员100余人,科研人员大多思想活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想法,为了凝聚出更好的科研思路、产生更好的科研成果,环保所为自己的科研与管理人员及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放、包容、温暖、负责任的工作氛围。周围领导和同事也是以公正、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职工和学生,尽力帮助其解决好各种问题,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专家踏实搞科研、学生安心学业、职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良好人文环境。

  就拿非常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来讲,2018年天津市新出台了引进人才的奖励政策,按天津市规定博士生当年入职可享受相关奖励,所里管理人员得到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替他们真心高兴,然后非常负责的、以最快速度为新职工办妥,尽全力保障自己职工能够拥有的所有权益,让新职工能够感受到环保所大家庭的温暖,无后顾之忧、踏实做科研。

  即使面对报考学生,环保所职工也是一样负责任。在2018年研究生招录工作中,为了确保每位来参加考试学生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大家一遍又一遍的核对考试结果与排名。当参加面试考生由于紧张而思绪混乱、犹豫不决时,为了让考生能够做出准确判断,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不仅帮助分析择校与择专业的利弊及社会就业现状,还给出充裕时间让其思考,从而使其做出最佳决定。

  同样,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不同声音,所里领导在面对专家们自己提出的各种想法时,只要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在符合政策与规定的条件下,也是尽力去协调、帮助与支持。

  作为回馈,在这样一个相对温暖、公平公正、互爱包容的大家庭里,大家都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愿意通过自己实干、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赢取更多称号和荣誉,为自己和所里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当我组织所里专家们第一次参加国际组织培训考试时,参加考试的每一位专家都是那么努力认真的复习,大家在最后几天下班后的晚上还在电话或者微信交流复习经验,都希望能够在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为自己、也为团队和单位增光。当专家遇到非人为因素导致不能如期出访时,给我打电话,最担心的、最先问的是会不会影响团队和单位工作,会不会对其他同事将来出访产生不好影响,带出的是满满的责任感。

  可以说,在环保所不负责任、损害同事或者环保所的行为都会引来大家和领导的不满,反之则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这种有着健康舆论监督的小环境下,形成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也就成为必然。环保所历任领导在这个方面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已经开花结果,形成了良好示范作用。这种创造了良性循环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为之起敬,更是以此为标准努力工作。

  2.环保所相对公平公正的激励与竞争机制,激励每位职工努力工作

  科研人员需要一个良好的激励与竞争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出科研人员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产生出更多科研成果。在环保所工作期间,整个所里都能够保持相对公正、公平的激励与竞争机制。

  往小里讲,比如中长期出国培训报名机会,所领导能够做到在考虑专业范围的基础上,让专家掌握主动权,让符合条件、有意愿报名的专家自由参与、公平竞争,而不是直接指定人员或进行人员排序,从源头上避免了产生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往大里讲,比如团队年底绩效考核,领导始终坚持按照已定的规则,从始至终一个统一标准、统一认定,公平竞争,让专家得失都能心服口服。在统一标准下,团队成绩突出的得分高、绩效高,反之少得,如果想多得绩效,那么来年就得更努力多出成绩。

  另外,对于管理岗职工,也能做到相对一碗水端平,辛苦付出的可以得到认可,认真工作的受到公正对待。在这种肯付出就会收获的相对公平氛围下,从上到下的工作人员自然都愿意为单位多付出,开动脑筋、认真努力的专心去做事。

  3.环保所重视信息化建设,注重高效管理,为科研人员带来便捷

  环保所管理部门人手少、任务重,利用信息化平台高效运转,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方便了大家工作。在环保所工作,我们经常离不开三套高频率运转的现代化管理系统:邮洽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这三套系统从一般性事务、科研、财务3个方面基本上覆盖了研究所大部分日常相关工作,不仅方便了大家随时随地办公、查阅资料,也免去大家到处跑签字浪费时间,同时也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无纸化办公环境。

  邮洽系统和院里最新开发的智慧农科系统功能相似,可以实现所内工作事务管理、内部通讯、通知公告、办公用品、考勤管理、会议室管理等的自动审批与运转,并且均可在电脑或手机上进行操作,出差也不会影响工作正常审批与运转。科研管理系统目前可以实现所内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的审批与管理、分类统计、图形分析等功能,还有更多功能端口已设计预留,待日后进一步开发。而财务系统则可以实现课题财务管理、网上报销审批、科研经费信息公开、财务信息服务等功能。

  四、锻炼后的几点思考

  1.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什么工作,任何一个单位的运转始终都围绕着人,这个核心资源。一个单位想要发展,离不开全体人员的齐心努力、共同奋斗,因此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既要坚持法制,也要兼顾人性。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带来人心所向、蓬勃发展,反之则人心涣散、人浮于事。

  环保所的所见所历,正是从正面深深的印证了这个道理,长期稳定、相对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措施,能够很好的提升职工凝聚力,促使职工有着强烈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抓实干,硕果累累,带动单位蓬勃发展,而单位的蓬勃发展又必然为职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一个单位能够做到这点,它的发展势头也必然是朝气蓬勃的。

  2.信息化建设:在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摞摞纸质材料办公的景象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无纸化办公的时代。无纸化办公具有易用、高效、环保的特点,但是需要硬件、软件与通信网络都达标才能达到最佳办公体验。当达到完全无纸化办公时,办公人员可以使用搭载原笔迹手写技术的电磁屏,包括手机在内,像在传统纸质文件上批阅、签署信息一样,对电子文件进行批注、交流意见、定稿及签署,既低碳又环保。

  目前,我院研究所层面的无纸化办公已经起步,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我院研究所能够提供通讯网络和一定的硬件条件,如电脑;部分研究所可以提供一定的软件条件,如针对用户需求提供的相应应用界面,像环保所的邮洽系统、财务系统和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但是很多研究所仍然缺少:(1)保证人员签名内容的不可更改性、来源真实性的无纸化电子签章技术支撑,可进行可靠身份确认;(2)搭载原笔迹手写输入技术的软件条件与终端设置;(3)与我院智慧农科对接的处理技术,因此不能做到完全的无纸化办公,中间一些步骤还需要打印并单独处理,或者重复工作。在研究所层面,随着其办公经费增加和办公条件改善,这也许能够为其无纸化办公改良提高提供一些参考线索。

  3.“放管服”与协调沟通:一线科研管理工作与机关管理工作不太相同,更加注重深入、细化、高效、务实,而一线科研人员更加看重简化工作程序、顺利完成科研任务。作为院机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为研究所和科研人员做好服务与支撑,让科研人员可以专心做好科研,协助研究所快速发展。通过基层锻炼的亲身体会,使我更加能够站在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角度上,进行换位思考,更加注重日后工作中“放管服”、内部协调沟通,急研究所和专家之所急,应研究所和专家之所需,尽可能为研究所和科研人员创造一个更加宽松、高效的科研氛围,更加为研究所和科研人员减少负担。

  感谢院人事局、国合局、环保所、祁阳站各位领导与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让我在一年时间里在思想、业务、能力上收获很多,最珍贵、最难得的是在环保所同甘共苦的战友之情。它让我又一次忆起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站,2006年借调原农业部国际司,借此机会也同样感谢当年原农业部国合司领导与前辈们的亲切关怀与指导。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将锻炼期满作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提炼锻炼取得的经验,将经历升华为更强的工作能力,服务于我院科研管理工作。

  

  (第六批实践锻炼干部、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李军华供稿)